联系我们 | 邮箱登陆
 
 
新闻动态
    暂无分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走精准健康之路,活出生命厚度

2016-1-4 | 责任编辑:admin | 浏览数:771 |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我从事急诊医学30多年,发现三分之一的急救患者由非疾病因素导致,另外则是普通病患缺乏基本预防和合理处置而引发险情,进而导致重大伤残甚至死亡。这让我认识到——医生只顾救人是救不过来的,必须通过医学科普和健康传播,让每个人学会自我防护,掌握基本手段和技能,以防患于未然。

  医学界倡导“精准医疗”,我认为有必要推而广之为“精准健康”。因为医疗目的是健康,但健康不仅有赖于医疗,还受到国家法律、环境、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环境特别是硬件水平还存在相当差距。因此,各方资源精准协同,共同发力实现软件水平的最大健康产出,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国家法律和政策层面的支撑,这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说,2014年10月,我国评估“醉驾入刑”实施三年来的成果,发现酒驾、醉驾交通事故减少了25%,死亡人数降低40%。我看很少有哪一个医疗手段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2015年6月开始,北京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我相信几年后同样能从数字看到对肺癌等疾病的防控效果。

  其次,必须从青少年开始做好健康和安全教育。

  国外这方面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美国中小学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一个最重要的位置,让孩子身心发育逐步健全的过程中,提高对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感知、处理和防御能力。英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儿童十大宣言》,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全面的儿童安全指南。我们国家也很有必要把安全和健康教育完整贯穿到整个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中。

  第三,必须多渠道、持久、有效地开展精准健康传播。

  这不仅要求传播内容的科学精准,还必须有精准的传播形式和成效,针对受众的具体需求,结合舆情热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达到“生得健康、老得愉悦、病得防控、死得其所”之目的,实实在在受益。

  第四,培训推广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技能,普及相关工具。

  例如,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是常见的突发意外,特别高发于老人和儿童,很可能导致患者因缺氧而死亡。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能有效处置这一情况,也很容易掌握,建议每个人都学一学。

  心脏骤停大多数发生在医院之外,也会严重威胁生命,如果4-6分钟内做心肺复苏,患者生还几率很大。我看到一个数据,美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10-30%,而中国不到3%。,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很少有人掌握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一旦遇到心脏骤停患者,只能被动等待医护人员,大部分患者送达医院时,早已错过抢救的黄金时段。在美国等发达地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大量配备AED,并对普通民众进行广泛的使用训练,在遇到有心脏骤停患者的时候可以最快实施早期除颤、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际指南,对于意外伤害已造成胸肋骨骨折、血气胸伤者,胸廓畸形的心脏骤停患者,不宜采用胸部按压。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实施腹部心肺复苏方法救治。

  第五,精准健康,最终必须落实到生活和行动中。

  以预防肺癌为例——首都医科大学支修益教授说过,肺癌是“气”出来的病。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和PM2.5)、室内空气污染(烟草烟雾、厨房油烟和装修污染)、 “心理污染”(生闷气)是诱发肺癌的三大因素。那么我们就应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雾霾天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外出、佩戴口罩);家庭选用优质的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器、厨房油烟机);减少油炸食品,改用蒸煮等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提高个人身心修养,倡导与人为善、开阔胸怀,等等。

  此外,中年以上人群还应该定期体检,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把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

  祖国医学崇尚“上医治未病”,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健康寓于万策”。这两者殊途同归,都强调健康不应仅限于医疗,而是贵在预防、贵在全社会的参与融合。

  为此,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围绕“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从精准健康传播入手,推动健康公益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让从业者有所贡献、有所回报,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有效闭环,滚动发展。让每个老百姓的生命不仅有长度,还有宽度、高度,享受更加立体丰满的厚度,完善更有质量的精彩人生。

  (作者:王立祥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友情链接
暂无信息
  • 地址:西安雁塔区太白南路220号上上国际
  • 电 话:029-86623549 88252027
  • 邮箱:xajckj@163.com
  • 传 真:029-86623549
Copyright © 2008-2016 | 西安健驰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4955号 Power by 旭阳科技
 
关注微信
 
 
收缩
  • 电话咨询

  • 029-86623549